又是一年清明节,每想起唐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身在异乡的我,对父亲的怀念愈加深厚。
转眼间,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年了。生前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事村支书十余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村里的文化人、明白人。父亲虽去了,但在我心中永远屹立如山,他那朴实而平凡的音容笑貌时而在我脑海浮现,他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我不断奋斗。刚满18岁的我来到军营,难忘父亲目送我村口那期盼的眼神及深深的叮咛,“儿子,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当个好兵,为咱家乡人增光添彩。”
父亲,就像一座大山,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有他,我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份坚守;无论遇到何事、身处何境,有他,我就一定充满积极向上的动力、无尽的力量。父亲对我的影响来自他一封封饱含温暖和希望的家书,书写着满满的父爱,承载着殷殷的重托。
当我在部队训练苦累,想打退堂鼓时,父亲理解而坚定地告诉我,“年轻人就要多吃苦、多磨练,好男儿志在四方,部队就是一所大熔炉,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造人。”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底,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逐渐发现自己从稚嫩走向成熟。
就在我上军校的第一年,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将这份喜悦分享给父母。父亲回信说,“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在这简短的寄语中,我顿然感到这是一名老党员对新党员的期许,也是一种家教和传承。
后来,我成了一名部队基层指挥员,父亲信中指出,“现在是军官了,肩上的一杠一星就是责任,当排长,就要站排头,为战士做好样子,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寥寥数语,寓意深长,我时刻铭记于心并践之于行。
┅┅
时光回到2002年的夏天,我休假回老家探亲,当时,父亲已肝癌晚期,干瘦的身躯不再挺拔,饱经风霜的面孔显得格外憔悴,顿时我心里涌出阵阵酸楚,泪水打湿了双眼。父亲淡定地安慰我,“儿子放心,我的身体会渐渐好起来,部队任务重,你先忙工作要紧,不要牵挂过多┅┅”
两个多月后,父亲走了,弥留之际未留下一句话。事后,母亲告诉我,其实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坚守,等着我外出驻训结束,因为,他不想让孩子们为他而分散精力、影响工作。这就是我的父亲,他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希望我们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多为社会做贡献。自己却劳苦一辈子,未享一天清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父亲就像一面镜子、一个标杆,给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于无声处赋予我砥砺前行的力量,激励我迎难而上,勤奋进取,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梦想。弹指一挥,我已从部队转业至纪检监察系统十个年头了,由“作战部队”到“纪律部队”,我始终不忘父亲生前那厚重的家书和殷殷重托,继续发扬军队优良传统,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的理念,敢于亮剑,履职尽责,永葆本色,努力争当纪检监察尖兵。(张店区纪委监委 薛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