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00℃的炉火里蘸取原料,然后在工作台上吹、捏、拉、伸,用手和工具做出造型,再一遍遍蘸料、软化塑形,最终做出巧夺天工的琉璃精品。西冶工坊的车间里,无论春夏秋冬,琉璃技师们都需要和炉火打交道。夏日里,技师的衣服每天都要湿透四五次。“外面天最热的时候,车间里能到四五十摄氏度。”西冶工坊副总经理刘建华说。
挥汗如雨
吹制琉璃
手捧高温原料
炉火旺 距离1400℃炉火一步之遥
原料熔炉1400℃,加温炉1000℃,这是琉璃技师工作中最常接触的地方。“原料炉内经过15个小时的高温,石英原料融化,技师就可以蘸原料开始工作了。”记者看到,技师使用一根1.5米到1.8米的中空铁管从原料熔炉内蘸取原料,蘸料平台距离炉火只有1.2米左右的距离,可以说一步之遥。
记者想尝试像技师一样靠近,却在距离炉火两三米外的地方感受到强烈的高温热浪,像要把人烤干一样,更让人对炉火从心里产生恐惧,更不用说距离更近的蘸料平台。只过了十几秒钟的时间,记者就已大汗淋漓。
加温炉虽然温度比原料熔炉低,但仍然是千度以上的高温,记者走近尝试,仍然是在两三米外的地方,十几秒钟后身上的汗就已经湿透了衣服。刘建华对记者说,做一件简单的琉璃制品要半小时左右,精品要一两个小时,中间如果原料温度低了,技师要随时来给原料加温软化,“一件作品最多的时候要蘸料加温近30次,技师基本上一两分钟就要跟炉火‘亲密接触’一次。”他说,别看技师们穿的凉快,这样衣服也是湿了干干了湿,“一天要被汗湿透四五次。”
西冶工坊的车间内使用的是电炉和气炉,电炉上还有排气扇把热气排出,这已经是现代化改造的结果。以前制作琉璃,技师们是围在一个土制八卦煤炉旁,“烧煤有味,有粉尘,工作环境更加恶劣。”
原料烫 手捧高温原料做造型
制作琉璃需要耐心。记者看到,技师们制作时都戴着手套,蘸料后先吹出大体形状,然后用手垫着报纸,直接捧着近千摄氏度高温的原料拿捏,做出造型。刘建华说,这些报纸都是用水湿过的。即便这样,记者看到技师手中的报纸也会冒出烟气和火星,有时还会着起明火。
第一次蘸料做好内部的“芯”,技师就根据要求蘸不同颜色的原料,器形也越来越大。经过多次吹制、造型,一件暗红色梅瓶渐渐出现在记者面前。虽然还是雏形,但大美器形已经让现场的记者为之着迷。另外的技师配上烧制好的瓶口、底座,一件作品才算初步完成。
据了解,技师们每天工作7个小时左右,一件琉璃作品简单的需要半个多小时,复杂的要一两个小时,基本上每人每天能做出四五件成品。成品做好后需要放在退温炉内退温四天,四天后不炸不裂才算合格,颜色没有杂质瑕疵才称得上一级品。“一天做四五个瓶,不见得有一个精品。”
想做好精品不容易,刘建华说,要想达到一天做出一件精品的程度,至少需要十年磨练。“前期都是基础知识,比如造型,色彩,温度掌控等。有时候温度就在那十几秒时间里,掌握不好时机稍纵即逝。”
恶劣的工作环境,高温和寂寞拦住了很多年轻人,但近些年的情况比前些年好了许多,西冶工坊也有来实习的大学生。南京艺术学院文物修复专业大三学生小张正在跟前辈们学习,现在还只能做些简单的作品。“我是本地人,出去介绍时别人都知道淄博是陶琉之乡,我也要学会怎么做琉璃,以后能更好的告诉别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文/淄博晚报记者孔晓文 图/实习生于星阳)
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凯发网的版权所有:淄博文明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山东淄博市张店人民西路24号
(浏览本网凯发k8官方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