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高考,考试一直是每个读书人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考试紧张成了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看待并应对考试紧张?
首要问题:如何正确看待紧张情绪?
紧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的、正常的情绪反应,它是人体在精神和躯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的加强反应。适度紧张能帮助我们保持积极性,顺利完成动作和任务;然而,过度紧张则可能导致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紧张与放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适度的平衡点。
紧张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按病理生理角度,可以分为生理性紧张和病理性紧张;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短期紧张和长期紧张;从发生机理来看,可以分为神经系统的反射性紧张和肌肉末梢性紧张。
那么,紧张是如何产生的呢?紧张的发生主要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源于担忧、害怕等情绪导致的身心紧绷状态。
造成考试紧张的因素很多,除了个体差异外,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考前准备的充分程度和对考试结果的过度预期与担忧。
下面我们就这两点来谈谈如何应对考试紧张。
考前准备分为长期准备和临考准备。毛泽东主席曾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考场如战场,考前准备必须充分。长期的学习是为了考试那一刻的厚积薄发。因此,学生的日常学习也是一种考前准备。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考试成绩通常不会差。
临考准备,家长应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适度提供后勤支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当孩子出现情绪异常时,避免轻易指责,应先共情后教育,成为孩子的支持和朋友。
淡化对结果的期待,专注于做事。过于关注结果和他人的评价会影响心态。好的结果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的,而不是期待或设想出来的。
网上有许多克服考试紧张的方法,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这里不再详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利用紧张来克服紧张。
笔者小时候也是一个学习尖子生,中考预选全校第一,数学98分(满分100)。但我有一个坏习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中考前一周几乎没学习,结果数学只考了60分,主要原因是做题速度慢,最后两大题没时间做。从不紧张的我,那次也紧张了,发挥失常。
三年后的高考,数学从未考过95分(满分120)的我,意外地拿到了112分。原因是我吸取了中考的教训,改掉了边听音乐边做题的习惯。高考前一个月,我做了76套精选模拟试卷,每次都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高度紧张地完成。我用这种方法,通过紧张克服了紧张,提前半小时完成数学考试,获得了高分。
最后,我想说,考试时每个人都会紧张。作为考生,要学会与紧张和解,紧张并非坏事,考前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时的放松。这就是紧张与放松的辩证关系。(临淄开放大学 王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