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更是终身教育,良好的家教对一个孩子一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古有岳母“刺字”,今有陈母“问勇”,每一个杰出人物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三字经》有言:“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子子孙孙、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睦、克勤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中。
家庭中对子孙的训诫和教诲,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之为家训。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对一个人的性格、修为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延续发展和良好风气的形成都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弟子规》《三字经》,它们都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是中国古代经典中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也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家教智慧的结晶。“首孝第,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中对孩童行为习惯的全面阐述。最经典的当属《朱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一度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家庭或家族世代传承的风尚、生活作风,即家风。它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家道败落、殃及子孙。只有重视家风建设,让家庭成为涵养美德、陶冶情操的“心灵港湾”,才能促进全社会形成好氛围好风气。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深刻阐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大意义,好家庭奠定中华文明的坚实根基,以家庭为单位的家教、家风、家训传承,涵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周村区实验幼儿园 李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