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患有精神疾病、年过六旬的魏先生在淄博、苏州两地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他的父亲、妹妹等家人早已热切地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候。亲人相见百感交集,泪水与欢笑交织,积攒了多年的亲情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化作激动的相拥,感人的画面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
一次穿越25年时光的重逢
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团聚,这是一次跨越25年时光的重逢。
“真没想到还能有团聚的这一天。”5月17日上午,记者在起南村妇联主席耿玉香带领下来到魏家,见到了魏先生86岁的老父亲魏梯祚。老人依旧难以压抑心中的激动,再三表示希望通过媒体感谢所有帮助他们一家实现团圆梦的人。
“孩子以前因受刺激精神状态欠佳,住院治疗后在家休养,情况时好时坏。那段时间他妈妈身体不好,家里还有老人和一大家子的事需要操持,没有顾得上他。他说要出门,我以为是要回我们住过的山西长治那边,也就同意了。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了消息……”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魏梯祚老人依然很伤感。
据家人讲述,魏先生离家是在1999年4月或5月。联系山西的亲友、到周围村镇打听、到公安机关询问……刚开始的几年,家里人努力寻找过魏先生的下落,但一直没有进展;后来一听说附近有流浪人员或无名尸体,他们便去查认,一直无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家人渐渐从失落到失望,甚至已经绝望了。
踏破铁鞋无觅处,2024年5月11日,对魏先生的家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当天,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带来了远在苏州的魏先生的消息,终于消弭了他们长达25年的隐痛。
“那天上午,大姐在微信上发给我一张照片,什么话也没说。” 魏先生的三妹魏爱先告诉记者,或许是因为割不断的血缘和亲情,她立刻想到了20多年杳无音信的大哥,马上打电话问大姐是不是大哥有了消息。“当时看面容有八九分像,基本就在心里认下了。大哥后背上有小时候治疮留下的两道疤,5月15日那天一见面我看了确实有,是大哥没错。”魏爱先说。
一场跨越千里的救助
看似得来全不费工夫,背后却有着很多人的默默付出。是苏州和淄博两地的救助工作人员,帮助魏先生一家促成了这场跨越千里、时隔25年的团聚。
记者了解到,2016年魏先生在苏州市吴江区流浪期间,被热心市民宋先生送到当地救助管理站,因无法核实身份信息,他被安置在福利院。今年江苏省民政与公安部门联合进行dna血缘比对时,发现其与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的一家人结果吻合,便与我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接到反馈后,迅速展开寻亲工作,经多方了解,走访核查,并在桓台县民政局等部门的协助下找到了魏先生的亲属,核实确认了其身份。2024年5月14日晚,苏州方面安全护送魏先生抵达淄博,淄博市救助管理站及时接手后续工作,为其顺利回家做了许多贴心服务。第二天,两地救助管理站和桓台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同将魏先生送到起南村党群服务中心,送到了他的家人身边。
各方温暖托举传递善意和希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重回故里,原本是青壮年的魏先生已历尽沧桑,疼爱他的爷爷已去世多年,常因惦念他而暗自垂泪的母亲也早已不在人世。这20多年到底去过哪些地方,魏先生自己说不清楚。家人从他偶尔清醒的只言片语中,推测他可能在安徽、江苏一带四处流浪,曾经在一家纸板厂工作、生活。魏爱先告诉记者,她的大哥目前面对大部分家人目光仍有些回避,对于家乡,也只依稀对相邻的辛泉村以及粮所、分洪河等还有些许印象。
25年过去了,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小村庄已变身“美丽乡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起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锐祚告诉记者,因为魏先生不具备劳动能力,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宽裕,村里照顾他,往后可以在村里的长者食堂免费用餐。由于多年杳无音讯,魏先生的户籍信息已被注销。待户口问题解决后,村里将为他申请五保户待遇。
在外流浪20多年,还能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乡和亲人的身边,魏先生奇迹般的经历,背后依托的是来自社会的温暖善意和日趋完善的救助体系。
“全国救助如一家。前不久,我们也与通化市救助管理站合作,帮助一位吉林籍在淄受助人员返回了他的家乡通化。”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科科长许志国介绍,今年5月初,有市民反映,博山珑山路与柳杭东路交叉口附近的桥洞中有一名约五六十岁的拾荒者露宿,市、区救助工作人员迅速联动,仔细核实身份,多方耐心劝导,及时对接流出地救助机构,顺利帮助受助人员孙某返回家乡。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淄博市救助管理站扎实推进“三提三争”暨“增效提质”活动,通过完善“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救助网络,不断推动救助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救助100多名临时遇困人员。
岁月终究无法隔断血缘与亲情,爱的力量促成这场穿越25年时光的珍贵重逢。让我们珍惜身边的亲情,携手为每一位需要关爱的人传递温暖与希望,共同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美好的奇迹。(博览新闻)